首页 >> 快讯 >

窥面已知侬未嫁,鬓边犹见发双垂

2023-08-19 08:03:41 来源:萧家老大

窥面已知侬未嫁,鬓边犹见发双垂

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。既便是远古,人们已知“止水鉴容,流水沐浴”,用贝壳、兽牙装饰颈项。至西周时期,“奁”,这种中国古代女子用以盛放梳妆用品的盒子就出现了,后来,经过历代发展,“奁”的款式多种多样,做工精美,用料考究,既具有实用性,又极具艺术观赏性。

在古代不少文艺作品中,就有声有色地展示了“奁”的形象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《凤凰台上忆吹箫》中,便有“香冷金猊,被翻红浪,起来慵自梳头。任宝奁尘满,日上帘钩”之句,抒发了对丈夫赵明诚去世后的忧郁心情。写得更为凄婉的有王易简:“相思日暮,恨洛浦娉婷,芳钿翠剪,奁影照凄楚。”之句。“奁”也见于古代画卷中,东晋顾恺之在《女史箴图》中,画有两位正在梳妆的仕女,身旁就有四个“奁”;宋人的《半闲秋兴图》中,有一条几,上面放着一个“奁”及一些梳妆用品,中间摆镜架,铜镜中映出仕女面容。在文学史上,唐代韩偓等人的诗歌因多写男女之情和妇女的服饰容态,诗风绮丽纤巧,被称为“香奁体”,对后世诗歌有一定影响。


(资料图)

中国的妆奁文化,历史久远,在西周至秦汉时期,“奁”多为铜、陶器,且一般器腹较深,底有三足,旁有兽衔耳环,风格粗朴。在山东省文物精品大展中,即展出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铜奁,这件造型和题材内容非常奇特的“奁”出土于山东莒县,最初由清末莒县文物鉴赏家庄湛岩收藏。铜奁高5厘米,长12厘米、宽5厘米,呈长方形,直壁稍微内收,顶部有两扇可对开的小盖,每盖一纽,分别为男、女裸体人物,呈面对面跪坐状。“奁”下部,铸有六个人形器足,皆裸体、屈膝,双手在后背负器身。以裸人为题材,应与祈求种族繁衍的思想有关,象征着子孙繁衍之意。

据文物专家介绍,古代的铜奁、陶奁既是梳妆用具,同时,还兼作贮存美酒和食物的盛器,这种一器多用的方法,让人感到有点匪夷所思。

发饰风情:“青丝缨络结齐眉,可可年华十五时;窥面已知侬未嫁,鬓边犹见发双垂。”这首《竹枝词》说的就是发饰风情。头发是古代女子感情的载体,青丝,就是情丝。传世的爱情故事中,女子往往以秀发赠与相爱的男子。青丝与发饰,更是密不可分。

“笄”,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的长针。古代女子在十五岁前,发式通常是将头发集束在头部的双侧,梳成树丫或兽角状,之所以称女孩为“丫头”,其名称就来源于此。满了十五岁,古代女子就被看作成人,如果已经许嫁,便可梳成人的发髻了,这时就需要使用发笄。古时称女子成年为“及笄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

古代发笄形式繁多,据专家介绍,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中就出现了陶笄、骨笄,说明在这个时期已有束发,甚至戴冠的头饰了。到殷商以后,骨笄普遍出现,并且在笄头上镂刻着精美的鸟首形和饕餮等装饰纹样,在考古发掘中,常有“笄”出土。譬如“妇好”,商代中后期君主武丁的妻子,她有着卓越的政治活动能力和军事指挥才能,经常带兵打仗,威镇四方,然而,就是这样一个在战场上披坚执锐、威风凛凛的女将,对首饰也十分喜爱。在她的墓葬中,竟然发现精美的玉笄二十多件,雕花骨笄多至四百余件。

由于古时男女皆蓄发,所以,“笄”并非女子专用,男子年二十行“冠礼”也会用“笄”。“冠礼”即男子的成年仪式,在头顶盘结、戴冠,冠的左右两侧预留两个小孔,用笄横穿发髻,加以固定,以免滑坠。男子经“冠礼”,女子经“笄礼”,方可论婚嫁,开始人生的重要转折。在山东省博物馆的展厅里,就能看到两支明鲁王朱檀墓中出土的金簪。

如果认为“笄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的话,“簪”与“钗”一定熟悉。其实,“簪”就是由“笄”发展而来的。“钗”,则是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。除了簪、钗,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还有一种称作“步摇”的首饰,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花枝等形,其上缀以珠玉。“步摇”,单听名字就那么活泼、灵动,女子发髻上插了这样的步摇,莲步轻移,钗随人动,该是怎样的风情万种。

妆匣内性启蒙:“压箱底”,古代的性启蒙文明而含蓄,为了告诉新婚夫妻男女之事,在箱底放有男女交合姿势的瓷器以供学习。古代母亲为了对女儿进行婚前性教育,除了那些交合的瓷器,有时还会送上一些春宫图,在她们看来,那些春宫图有三个功能,一是可放在房梁上,以避免火灾的避邪物,二是可用来治疗性疾病,第三就是新婚夫妻的性教材。

说到古人的性教育,在浓厚禁忌色彩下,有其“秘而不宣”的一套,他们使用的“教具”和“图示”,即是俗称的“压箱底”和“嫁妆画”。前者外型呈水果状,船状或孩儿状,一分为二,揭开看,内为裸体男女交合。平常置于箱底,作为辟邪用,女儿出嫁前夕,母才私下以此示女,启以夫妻之道;后者则是女儿出嫁时,以画置于嫁妆中,新婚这夜挂于帐中,新婚夫妻跟着做就对了。

(本篇完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 ©  2015-2022 全球创投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09784号-11   联系邮箱:85 18 07 48 3@qq.com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