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四川经济网雅安讯 (记者 庄祥贵 程强)5月16日,2023年四川省非遗工作推进会暨川茶传承发展培训会在雅安市召开。会议系统总结了近十年四川非遗保护工作,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要按照“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”的工作方针和“守正创新、融合发展、系统保护、突出重点”的工作思路,着力构建保护传承体系化、文化空间活态化、传承传播品牌化、融合发展常态化、体验共享智慧化的工作格局,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,提高传承创新实践能力,深化拓展融合广度深度,提升传播普及影响力,推动全省非遗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。
2023年四川省非遗工作推进会现场
现场,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宋秋,雅安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聂颖出席会议并讲话。6个相关单位就非遗保护工作中的经验做法进行了交流,会上还为全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了授牌。
会议指出,十年来,四川省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,颁布实施《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》,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》《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》,将非遗保护工作纳入成渝双城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、文旅融合发展等规划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新发展新成效。
十年来,四川省开展文旅资源大普查,查明非遗资源8098项。对54位国家级、205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工作,基本建成省级非遗档案馆和非遗数据库。加强非遗名录体系建设,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项,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3项,省级1132项,数量居全国前列,实现省级非遗名录县(区、市)全覆盖。
全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授牌
十年来,四川加强省、市、县三级非遗保护机构建设,面向基层非遗保护工作者、项目保护单位负责人开展常态培训。设立4个国家级、9个省级非遗传承人群研培院校,培训传承人超过2000名,四级培训体系不断提升非遗传承主体的传承实践能力。
十年来,四川融入国家重大战略,建立黄河源非遗保护省际协调机制,加强川渝非遗保护合作。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公布为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,成为灾后重建与文化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成功典范。设立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,成都成为全国“非遗在社区”试点城市。
十年来,四川擦亮“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”国际文化交流名片,累计135个国家(地区)和非政府组织的4000余名代表和国内4万多名代表参加,2000多万市民和游客现场参与,发布《成都宣言》、《成都共识》、《成都倡议》和《成都展望》,为全球非遗保护事业作出了贡献。同时,实施四川非遗短视频传播工程,“视频直播家乡年”、非遗公开课、非遗影像展等点击超过30亿人次。连续举办3届四川非遗购物节,累计4.56亿人次参与,实现销售6.37亿元。
活动当天,还举行川茶传承发展培训会,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、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罗凡,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、雅安市委、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陈书谦,武汉大学党委委员、历史学院党委书记、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刘礼堂,围绕茶技艺保护传承、茶文化助推产业发展等进行了培训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全球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09784号-11 联系邮箱:85 18 07 48 3@qq.com